中国经济新闻网讯(程小旭 李小凡)6月13日,由长沙市质量和标准化协会主办、希而思(长沙)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主题活动”之“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中非产业协同发展合作交流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中非产业协同发展合作交流会在长沙举行全国股票配资
此次活动以“联手筑梦 质创未来”为主题,围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中非产业协同发展,聚焦中非产业合作新路径,旨在推动“标准规则制度型开放”与质量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会议邀请了国务院原参事/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际合作部主任张彦、湖南工商大学副校长张玲分别就“质量基础设施软联通 助力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深化中非标准化务实合作 促进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质量丝路 丰收走廊’文化共建中非农业价值链”等开展主旨演讲。现场还开展了首个国际质量基础设施软联通服务站点正式揭牌、国际职业教育合作签约暨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启动仪式、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中非产业项目合作签约、《中非农业》技术汇编资料赠送仪式等相关中非成果展示。
同时,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中非农业质量提升行动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长沙市质量和标准化协会、湖南省现代农业企业协会、长沙市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协会等50余家单位共同发起“中非农业质量提升行动倡议”。该倡议以“创新驱动、标准引领、质量支撑、共享共赢”为核心理念,通过标准共建、技术协作、人才培养等多维举措,整合中非双方在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构建现代化农业发展生态,为全球粮食安全与优质农产品供给注入新动能。
中非农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创新驱动与创业引领,助力非洲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同时也为中非农业合作开辟新路径,拓展新空间,构建更加紧密、互利共赢的中非农业合作共同体。大赛设置项目路演环节,11支参赛队伍各自通过5分钟展示,呈现涵盖智慧农业、非遗传承等领域的创新项目,展现青年对农业现代化的独特视角。
此次活动为中非质量基础设施合作搭建了高层次对话平台,彰显了标准规则与产业协同的深度融合。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以质量为基、标准为桥的合作模式,正为中非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能,为全球发展倡议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创新实践样本。未来,随着“中非农业质量提升行动倡议”的深入实施,中非双方将在标准互认、技术创新、人才共育等领域持续释放合作潜力,共同书写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崭新篇章。
近年来全国股票配资,长沙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湖南省市场监管局的精心指导下,系统推进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统筹发展,5年安排1.65亿元对质量基础设施成果实施奖补,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连续6年组织开展“951质量诊断”帮扶服务,为企业“点对点”“面对面”解决质量问题5200余个,编制《长沙市质量基础设施发展分析报告》,为全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质量支撑,全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消费品质量合格率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二是大力实施标准引领工程。全市共建有2个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长株潭)、6个标准创新中心,5个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0个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增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23项、国家标准683项,创建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39个。三是推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区域统筹、资源融合、共建共享”的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以湘江新区、芙蓉区、长沙县等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基础,积极开展质量跨域协作,与新疆、海南等地共同推动多项跨域标准制定与实施;指导芙蓉标准化小镇充分利用自贸区、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探索中非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发展新路径。
优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